作為襄陽市環線提速改造(內環)項目重要工程之一的世界上最大重量的齒輪齒軌式轉體斜拉橋跨襄陽北鐵路編組站大橋主體工程建設進入實質性階段。
環線提速改造(內環)項目是打造襄陽市區“半小時交通圈”的核心節點,是襄陽市“兩軸三環九放射”骨架路網結構中的第一環。內環東線、北線與東西軸線圍合而成的區域是城市交通量集中區、產業聚集區和人口密集區。項目的實施,將帶動整個老城區、產業區和 CBD 商業區的發展。同時,對提升襄陽城市整體的人居環境,進一步豐富和彰顯現代化的區域中心城市特征和內涵,形成新的城市風貌和景觀均有重要的意義。
環線提速改造(內環)項目分為內環北線和內環東線兩條主線。
(1)內環北線建設范圍為奔馳大道至長虹北路。全長約7.11公里,高架全長6.88公里,采用“主線高架+地面輔道”的建設方式布置。其中,新建跨小清河大橋全長310米,跨襄陽北鐵路編組站大橋全長920米。
(2)內環東線主要由東內環襄陽大道段高架與東津新區襄陽大道互通式立交組成。全長8.28公里,其中橋梁全長2.84公里。內環東線包括四個節點:東津立交、濱河路、航空路繞行線和鄧城大道立交。
襄陽北鐵路編組站大橋 跨襄陽北編組站大橋是世界上最大重量的齒輪齒軌式轉體橋,為本項目的控制性工程。跨越鐵路站場部分總長度為520m,站場東西側邊跨各長200m,總長920m, 形成雙獨 塔雙索面混合梁斜拉橋。
本橋采用門型主塔,墩、塔、梁固結體系,T3#主塔塔高117mT5#主塔塔高105m斜拉索為雙索面,采用扇形布置,小里程一-聯索面共26對, 大里程一-聯索面20對。
為減小橋梁施工對鐵路運營的影響,跨襄陽北編組站大橋主跨采用部分轉體+部分懸拼的方式施工。其中跨漢丹、焦柳正線部分采用轉體施工,其余站線部分采用懸拼施工。兩個主塔T3#、T5#分別轉體,轉體時兩主塔均施工至73m高,T3#主塔轉體部分梁長為122.75m,71.75m(鋼混組合梁,跨鐵路部分)+51m(混凝土梁,邊跨部分); T5#主塔轉體部分梁長為120.75m,71. 75m(鋼混組合梁,跨鐵路部分)+49m(混凝土梁,邊跨部分)。
本橋采用中心球鉸+承力支腿(滾輪小車)的方式進行轉體,T3#主塔的轉體重量為30600t, T5#主塔的轉體重量為32000t。 鋼球鉸設計荷載28000t, 直徑5.2m, 厚度為40mm,分上下兩片。
轉體時啟動變頻電機及減速機帶動齒輪進行轉動,通過齒條的傳動,帶動滾輪小車沿軌道移動。T3#、T5#塔轉體角度分別為順時針旋轉77度和84度。
跨襄陽北編組站大橋是世界上最大重量的齒輪齒軌式轉體橋施工工藝復雜,施工難度大為本工程的控制性節點轉體橋的完工時間就是項目竣工通車的時間目前,項目已鎖定四大節點目標:2020年12月30日前:鄧城立交結構貫通;光彩工業園段結構貫通;濱河路通車。2021年6月30日前:鄧城立交通車;航空路通車。2021年12月30日前:東津互通立交通車;仇家溝段結構貫通;小清河大橋結構貫通。2022年6月30日前:跨編組站大橋結構貫通;富康大道結構貫通。